6A51是一种中高强度、可热处理强化的变形铝合金,属于Al-Mg-Si系合金,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件、汽车轻量化部件及船舶制造领域。
化学成分
主要合金元素为镁(Mg)和硅(Si),通过形成Mg₂Si强化相提升性能。
典型成分范围:Mg 0.45%~0.6%,Si 0.5%~0.7%,Mn 0.45%~0.6%(用于细化晶粒),杂质含量严格控制(如Fe≤0.5%)。
热处理强化
可通过固溶处理(T4状态)和人工时效(T6状态)显著提高强度。
T6状态下抗拉强度可达320~380 MPa,屈服强度270~320 MPa,延伸率8%~12%。
加工性能
锻造性:适合生产复杂形状的锻件(如航空接头、汽车轴类)。
挤压性:可高效挤压成型材(如建筑幕墙、桥梁支撑结构)。
展开剩余82%焊接性:采用MIG/TIG焊接时,需控制热输入以避免热影响区软化。
耐蚀性
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,耐大气腐蚀和海水侵蚀性能优于6061合金。
适用于潮湿或盐雾环境(如船舶甲板、沿海设施)。
锻造加工
适用场景:生产复杂形状的高强度结构件(如航空接头、汽车轴类、船舶舵杆)。
1、预热处理:
坯料需均匀预热至420~460℃,保温时间按料厚计算(约1~3小时),避免温度梯度导致开裂。
模具预热至250~300℃,减少温差应力。
2、变形控制:
终锻温度需≥450℃,防止粗晶环形成(影响力学性能)。
单道次变形量控制在15%~30%,总变形量不超过60%,避免边裂。
3、锻后处理:
立即进行水淬或强制风冷,保留固溶态组织,为后续时效强化做准备。
复杂锻件需进行去应力退火(300~350℃,2~4小时)。
挤压加工
适用场景:生产长截面型材(如建筑幕墙、桥梁支撑、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)。
1、模具设计:
采用分流模或舌模结构,确保金属流动均匀,减少焊缝缺陷。
模具工作带长度控制在3~8mm,表面粗糙度Ra≤0.8μm。
2、挤压参数:
挤压筒温度400~450℃,模具温度420~460℃,坯料温度460~500℃。
挤压速度根据型材复杂度调整(简单型材5~15m/min,复杂型材1~5m/min)。
3、在线淬火:
对于T6状态型材,挤压后立即进行水雾淬火(冷却速度≥50℃/s),确保Mg₂Si相充分固溶。
轧制加工
适用场景:生产板材、带材(如船舶甲板、压力容器壳体)。
1、热轧:
坯料预热至450~500℃,开轧温度420~460℃,终轧温度≥350℃。
总轧制道次6~8道,单道次压下量10%~25%,累计变形量≥80%。
2、冷轧:
中间退火:热轧板经450℃×2h退火后,冷轧总变形量控制在60%~70%。
最终退火:冷轧板进行300℃×1h去应力退火,消除加工硬化。
焊接加工
适用场景:结构件连接(如船舶分段、轨道交通车体)。
1、焊接方法选择:
MIG焊:采用ER5356焊丝,保护气体为Ar+5%He,焊接速度20~30cm/min。
TIG焊:适用于薄板(≤6mm),填充金属为Al-Mg-Si系焊丝,电流80~150A。
2、预热与后热:
板厚≥10mm时,预热至100~150℃,层间温度控制在150℃以下。
焊后立即进行去应力退火(320℃×2h),防止热影响区软化。
3、缺陷控制:
避免气孔:焊前清理氧化膜,控制氢含量≤0.2mL/100g。
抑制裂纹:采用小电流、快速焊,减少热输入(≤15kJ/cm)。
发布于:上海市申银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